其他栏目
suncitygroup太阳官方网站
【解放日报·头版】从高等学府科研院所到中小学校,沪上科教工作者热议创新人才培养

发布时间:2020-09-21

“现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科学技术解决方案,都更加需要增强创新这个第一动力。”近日在京召开的科学家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听取与会人员对“十四五”时期以及更长一个时期推动创新驱动发展、加快科技创新步伐的意见和建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从高等学府、科研院所到中小学校,本报记者采访沪上科教工作者,从科研选题、人才培养、科学精神等角度解读“科技创新”这个关键热词。

 

科研选题是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

 

在总书记讲话中,有这样两句名人名言,一是爱因斯坦的“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二是恩格斯的“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科研选题要坚持需求导向和问题导向,这是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为了同时满足臭氧层零破坏、低碳排放、高能效、低耗料的国际环保法规与标准要求,上海交通大学教授丁国良的“选题”正是会议讲话中提到的“聚焦气候变化、人类健康等共性问题”。当20年前国内大量引进国外空调产品时,他和团队就开始致力于新一代环保空调器数字化高效设计与精密制造技术,如今使我国头部企业占领了第四代制冷技术制高点,实现世界最大规模的安全生产和80%的全球市场占有率,取得经济和社会效益双赢。

 

丁国良告诉记者,作为高等院校,必须站在前沿、前瞻未来,比行业和产业走得更早更远。“这是高校的真正优势,以解决技术难题为荣。”他表示,高校从企业获得需求,强强联合、成双成对,促进科技进步和发展成熟,在创新体系中形成良性互动。对于这一获得2019年度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的项目,中国制冷学会评价认为“改变了我国制冷行业长期以‘跟随’为主的发展模式,使我国在制冷系统的设计开发技术上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各个基础学科交叉起来培养人才

 

“人才是第一资源”“国家科技创新力的根本源泉在于人”“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总书记的讲话多次提及加强创新人才教育培养。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座谈会明确了加强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基础学科建设,鼓励具备条件的高校积极设置基础研究、交叉学科相关学科专业,加强基础学科本科生培养,探索基础学科本硕博连读培养模式。作为博士生导师,丁国良目前带教约15名研究生,他对学生的要求就是不仅学制冷、热物理,还要学数学、计算机控制,甚至精密机床等。“在创新型工科建设中,高校宽厚扎实的数理基础是行业企业所不具备的,也是促成多学科交叉融合的良田土壤。”他表示,尤其是博士生,从事的研究方向必须盯着国际学术界最领先的那个点,去解决别人无法解决或还未解决的问题。“从小创新到大创新,从小英雄到大英雄。”

 

总书记还提到,要加强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在数理化生等学科建设一批基地,吸引最优秀的学生投身基础研究。闵行区青少年活动中心主任牛菁认为,要重视基础教育阶段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基础学科课程的建设和改革,以项目式学习、跨学科学习等方式与科技创新教育有机融合。

 

同时,全面落实国家课程要求,开发建设一大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科技创新课程,通过层级化、模块化的系列课程辐射引领学校科技教育,并形成区域特色,比如创客教育课程群、青少年科学研究院系列课程群等。“课程中可包含人工智能、芯片技术等体现国家核心竞争力的学习研究内容,使科技教育永立时代前沿。”

 

形成具备科学家潜质青少年群体

 

科学研究特别是基础研究的出发点,往往是科学家探究自然奥秘的好奇心。总书记说,“好奇心是人的天性,对科学兴趣的引导和培养要从娃娃抓起,使他们更多了解科学知识,掌握科学方法,形成一大批具备科学家潜质的青少年群体。”

 

“科技从娃娃抓起,需要从校内和校外两方面入手,而且校内和校外要更有效地配合起来。”中科院上海光机所研究员、基础教育改革咨询战略专家向世清说,从校内而言,需要提升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科创教育。“科学教育,往往偏重于科技知识;科技创新教育,即科创教育,更将创新作为教育输出目标。”学校加强科创教育,从现在开始需要将跨学科的科创教育与学科教育更好地融合,而跨学科教育的转型具备真正支撑基础教育转型的效能,同时可去除应试教育中的“唯分数”倾向。

 

向世清建议,同时从校外角度,真正把青少年科技创新纳入社会科技创新的大体系,不把青少年科技创新当作“小儿科”,利用科学家、科研人员的资源推进科创教育全过程,比如以“小手牵大手”等引进更多科技工作者参与进来,给科研人员、教授专家赋予这样的使命和要求,大力弘扬“科技从娃娃抓起”。

 

静安区青少年活动中心主任、特级教师冯景华说,“现在有的学生缺少自主支配的时间与学习实践的机会,而对于青少年科技创新能力评价等方面也有待于进一步完善,整个社会还需形成‘学生创新能力是全面发展重要组成’的共识。”

 

社会科学同样需要弘扬科学家精神

 

总书记再次提到中央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强作风和学风建设的意见》,要求大力弘扬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爱国精神,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追求真理、严谨治学的求实精神,淡泊名利、潜心研究的奉献精神,集智攻关、团结协作的协同精神,甘为人梯、奖掖后学的育人精神。

 

在冯景华看来,青少年科技创新也需要培育学生的家国情怀,让他们具有必备品德以及把实践经验转化为创新思维的关键能力。牛菁也建议,大力宣传科学家精神,比如让学生在诸如“创客运动汇”“少年爱迪生评选”“创新创业模拟团队行动”等一系列品牌活动的实践中感悟价值体认与责任担当,让科学家事迹走进校园、走进课程。“五育并举,促进青少年科学精神养成,使科学家成为越来越多青少年的偶像。”

 

“没有挺得起腰的科学家精神,就难有站得住脚的科学成果。”对于人文社会科学,正领衔编纂《松江人文大辞典》的松江区文联主席、人文松江创作研究院院长陆军教授表示,搞文化研究同样需要科学家精神,不负年华、甘于奉献,甘坐“冷板凳”、勇于“挑大梁”。他强调,弘扬科学家精神,既要保持脚踏实地、面对挑战的活力状态,又要具备仰望星空、超越现实的境界情怀,只有这样相互交融、彼此支撑,才能不断勇攀高峰、登顶成功。

 

报道链接:

【解放日报】:https://www.jfdaily.com/journal/2020-09-20/getArticle.htm?id=300346

【上观新闻】:https://web.shobserver.com/wxShare/html/291559.htm

版权所有 suncitygroup太阳新城(中国)集团官方网站
分享到

Email:sjtume@sjtu.edu.cn
地址:上海市东川路800号上海交通大学闵行校区suncitygroup太阳新城官网
邮编:200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