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栏目
suncitygroup太阳官方网站
我院13人获2020年上海“超级博士后”激励计划资助

发布时间:2020-12-05

12月5日,2020年上海“超级博士后”激励计划资助人选名单通过公示,我院13人获选。本批次共资助博士后523人,其中上海交通大学共有130人(含医学院)获选。

 

获资助人员名单如下:

 

学科 姓名 联系导师
机械工程 姜添曦 何清波、彭志科
李琳琳 朱利民
刘丰瑞 张文明、孟光
谢溪凌 张志谊
杨诣坤 杨斌堂
周超超 Peter Bradley Shull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贾腾 代彦军
焦灵睿 彭迪
罗国虎 胡永祥、吴慧英
韦之栋 上官文峰
张毅然 林赫
李昂(博新) 黄震
仵斯(博新) 王如竹

 

博士后简介:

姜添曦

姜添曦主要从事超材料结构设计及动力学理论研究,建立了空间噪声/振动传输编码超材料理论框架,为发展新型轻量化噪声/振动感知技术提供了新思路;解决了声源方位高精度感知与噪声传输编码难题,克服空间采样定理局限实现了单传感器声学相机;提出了随机耦合局域振子动力学分析与振动传输编码方法,突破传感器数量限制实现了单传感器振动溯源。以第一作者身份在 Nature Communications等期刊发表SCI论文4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2项,研究成果被科学网和《中国科学报》报道,获得加拿大工程院院士、ASME Fellow等国际著名学者正面评价。博士期间,获2019年第一届全国超材料大会“研究生学术新人奖”、中国科学院院长优秀奖、中国科大优秀毕业生、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等荣誉。博士后期间,获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1项。

 

 

李琳琳

李琳琳主要从事纳米定位平台及原子力显微镜精密运动控制方面的研究,先后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多项科研项目,针对其中存在的非线性、低阻尼谐振模态和轴间交叉耦合问题开展系列研究。研究成果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录用学术论文10篇,其中SCI期刊论文7篇,含权威IEEE会刊论文4篇。博士期间,获校优秀毕业生、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党员等荣誉。

 

 

 

刘丰瑞

刘丰瑞主要从事压电振动能量采集系统设计与非线性动力学研究,对风能与振动能量采集的非线性机电耦合模型、阻流体气动布局优化、流固耦合动力学响应等方面展开了系统的理论分析与实验测试,设计了升力强化的阻流体新构型,提出了分离区涡量强化机制与局域压力调制方法。先后参与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两机”重大专项基础研究、上海市教委科研创新计划重大项目等科研项目;已在Applied Energy、Energy、Energy Conversion and Management等期刊发表SCI论文14篇(第一作者6篇)。博士期间,获上海市优秀毕业生等荣誉。

 

 

谢溪凌

谢溪凌主要从事机械系统动力学建模与分析、振动主被动控制原理及算法的研究,作为主要参与人完成多项舰船减振降噪基础研究项目和国防相关减振技术开发课题。在MECH SYST SIGNAL PR、INT J MECH SCI、OCEAN ENG、《振动与冲击》等期刊上发表SCI/EI论文20余篇,其中第一作者SCI论文6篇、EI论文6篇;获国家发明专利6项,其中第一发明人3项。博士期间,获第十二届、第十三届全国振动理论及应用学术会议优秀论文奖、MECH SYST SIGNAL PR期刊杰出贡献审稿人、校优秀毕业生等荣誉。博士后期间,获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1项。

 

 

杨诣坤

杨诣坤主要从事智能材料精密驱动与传感机理、器件设计及振动主动控制应用等研究,针对磁致伸缩效应以及磁致伸缩/压电多功能耦合磁电效应进行了全面的多物理场耦合建模,并实现了纳米级超精密驱动与传感器件。作为主要参与人参与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装备预研等科研项目,在COMPOS STRUCT、NONLINEAR DYNAM、APPL PHYS LETT等期刊上发表SCI/EI期刊论文17篇,其中第一作者SCI论文6篇、EI论文1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8项(授权3项)。博士期间,获国家奖学金、校三好学生、优秀毕业生等荣誉。博士后期间,获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1项。

 

 

周超超

周超超主要从事生物力学研究和医疗影像处理分析,博士期间,提出新的人工椎间盘设计用于改善术后功能表现和使用寿命,并开发多目标优化算法进行优化设计。2018年任职美国麻省总医院研究员,通过结合医疗影像、计算建模和深度学习,开发数字化平台评估关节置换手术前后运动学和动力学。已发表SCI论文14篇,其中第一作者9篇。

 

 

 

贾腾主要从事面向高效广域供热的再吸收及其耦合热泵、无热损热能储存与热能长距离输送等方面的研究,先后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际合作项目(中-挪)、上海市科委国际合作项目等多个科研项目;以第一作者身份在Renewable and Sustainable Energy Reviews、Energy Conversion and Management、Energy等期刊发表SCI 论文6篇,发表EI论文3篇,并在国际会议做报告5次;申请国家发明专利5项(授权3项)。博士期间,获校优秀博士新生奖学金、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优秀毕业生等荣誉。

 

 

焦灵睿

焦灵睿主要从事基于快响应压敏漆的先进光学气动测量技术研究,作为主要完成人先后参与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防973项目子课题、航空基金等科研项目,研究成果为解决国内直升机旋翼气动载荷测量难题提供了有效手段。目前已在AIAA Journal、Experiments in Fluids、Physics of Fluids等期刊发表SCI论文8篇,发表国际会议论文3篇。博士期间,获校势加透博奖学金等荣誉。

 

 

罗国虎

罗国虎主要从事激光驱动金属微滴增材制造机理研究,先后参与国家973计划课题、06重大专项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科研项目,研究成果作为封面论文发表于流体力学期刊Physics of Fluids。以第一作者身份在Physics of Fluids、Experimental Thermal and Fluid Science、Journal of Heat Transfer -Transactions of the ASME等期刊发表SCI/EI论文7篇,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8项。博士期间,获校优秀毕业生、2020年中国核能行业协会科技发明一等奖(排5)等荣誉。

 

 

韦之栋

韦之栋主要从事太阳能光催化分解水制氢及燃料合成等领域的研究,揭示了Bi基催化剂能带结构设计、内建电场调控以及异质/相结构构建对分解水制氢的协同作用机制。先后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多项科研项目;以第一作者身份在Applied Catalysis B: Environmental、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等能源及催化类SCI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9篇,封面论文1篇,第一作者累计影响因子达63;参与编写著作《能源材料:原理与应用》、Polyoxometalates: Properties, Structure and Synthesis。博士期间,获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博士后期间,获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1项。

 

 

张毅然

张毅然主要从事燃烧激光诊断和火焰合成纳米材料方面的研究,发展了基于光谱分辨的激光诱导荧光技术,提高了激光诊断对火焰中多环芳烃测量的选择性和定量程度。在Combustion and Flame、Fuel、Applied Physics B等能源燃烧、光学领域期刊发表SCI论文14篇,其中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7篇。博士期间,获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校优秀毕业生、上海市工程热物理学会优秀博士论文等荣誉。博士后期间,获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站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各1项。

 

 

李昂

李昂主要从事燃烧化学反应动力学研究,参与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重大研发计划的研究工作。针对模型燃料构建,提出了基于多维向量空间矩阵运算的模型燃料构建方法;针对大分子燃料燃烧特性,全面深入地揭示了长碳链燃料的中低温氧化特性。在Combustion and flame、Fuel、Energy等能源期刊上发表SCI论文19篇(其中第一作者5篇),参加国际燃烧年会、工程热物理年会等国内外会议6次。博士期间,获校奇石乐奖学金、优美科奖学金。博士后期间,入选中国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

 

 

仵斯

仵斯主要从事热化学吸附储能及能质调控、相变热管理功能材料及器件的研究,提出了通过构建大尺寸石墨纳米片合成高导热复合相变储能材料的热设计新方法,解决了相变储热长期存在的功率密度低的难题;构建了兼具能质调控功能的多模式氨基热化学吸附储能体系,实现了热能的高密度储存及对中低温热能品位的高效调控。已在Advanced Materials、Angew. Chem.、ACS Central Science科学通报等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14篇,国际会议论文3篇,授权发明专利5项。博士后期间,入选中国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获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1项。

版权所有 suncitygroup太阳新城(中国)集团官方网站
分享到

Email:sjtume@sjtu.edu.cn
地址:上海市东川路800号上海交通大学闵行校区suncitygroup太阳新城官网
邮编:200240